【為何全球誓2050淨零碳排?!孩子飯碗與企業下一代存續挑戰─專訪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觀點會客室》2021-03-08(一)首播
在疫苗大戰下,國際間還有另一攸關存續議題:2050年淨零碳排。
二月時強大暴風雪侵襲德州進入「重大災難狀態」,聯合國秘書長2020年數度呼籲淨零碳排、2/17宣示將組2050淨零碳排聯盟,日本與南韓拼2050淨零碳排,國際好幾種相應倡議: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 (TCFD)、電動車倡議(EV100)…….
上述種種,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同時是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說,「這不只關乎環境,而是產業競爭、國際貿易、和國內從褐色經濟轉向零碳社會」!他舉例說,台灣是很多大廠如蘋果的供應鏈的廠商,而蘋果響應RE100,若台積電不想被抽單、就要百分百用綠能,所以為什麼找上沃旭能源還一買就20年,而這當中所稱綠能並不包含核能。
不過,反正2050年還很遠?周桂田不這樣認為,他說,2050年時,你孩子正在大展身手,而各企業接班人也必定碰到這問題。他解釋說,過去談「CSR(企業社會責任)」,大家會想像的是,幫助偏鄉、藝術,這當然很好,不過,目前轉向「ESG(環境、社會、企業治理)」,這是一個全球運動,「跟氣候連結一起,看有沒有做到環境友善」,這是去因應氣候災害、或暖化而來的傳染病大流行等。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為何全球誓2050淨零碳排?!孩子飯碗與企業下一代存續挑戰─專訪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觀點會客室》2021-03-08(一)首播
【〈繼承〉避免紛爭!您不可不知的繼承知識(上)(中)(下)】《法律綸語》2021-03-05 & 03-12 & 03-19(五)首播
雖然無法永生,但世間卻有許多眷戀。希望自己的親友獲得妥善的照顧,希望自己的財產獲得合理的安排,而這就需要了解什麼是繼承了!
所以《法律綸語》特別製作繼承專題,就繼承人、應繼分、喪失繼承權、繼承辦理、遺產及分割、拋棄繼承、遺囑和特留分分3周為各位詳細解說。
繼承人可分配偶和配偶以外親屬等2類。其中,依民法第1138條,配偶以外親屬有4種,繼承順序是:
- 詳細內容
- 分類: 5法律綸語(梁樹綸律師) 首播週五22:00 重播週六08:00 週日15:00 週一04:00
閱讀全文: 【〈繼承〉避免紛爭!您不可不知的繼承知識(上)(中)(下)】《法律綸語》2021-03-05 & 03-12 & 03-19(五)首播
【誰是下個「鳳梨」?救急之餘,農業產銷永續之道在哪裡?─專訪台大農經系主任雷立芬】《焦點話題》2021-03-04(四)首播
全台都大啖鳳梨,那其他果農怎麼辦?台糖鳳梨罐頭原來設廠泰國!那反過來,我們把國產水果罐頭賣給泰國或港澳日韓星與東南亞,行不行?若賣到非華人的國際市場,那當地人喜歡甚麼口味、消費文化好惡、市場飽和度,還有如何用當地語言開拓市場?如果市場調查和現在的台農普遍品種不同,那要砍掉重種新品種之際,誰來確保農民拿得到苗種、產品銷得出海外?在「救急」方案與北京當局政治動機推論,都已震天價響時,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雷立芬為「農業產銷永續」,提出觀察指標。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誰是下個「鳳梨」?救急之餘,農業產銷永續之道在哪裡?─專訪台大農經系主任雷立芬】《焦點話題》2021-03-04(四)首播
【(上)藻礁公投突破法定門檻,到底爭甚麼?(下)科學抗疫,「老藥新用」現曙光!】《觀點會客室》2021-03-01(一)首播
2018年大選前一個多月「拿藻礁換深澳」震撼彈,而後,上演了環評由官派代表為主而爭議通過、時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為此辭官,然後呢?
持續興建。然而,建設中的三接,2020年三月與十一月都發生工作船擱淺、與整個夏天颱風還沒進來、就遇工作船以海象不佳、而必須駛離躲避,天險地形實非理想的接收港……而儲槽從原規劃的九個、銳減到目前兩個……高雄氣爆與黎巴嫩港口大爆炸殷鑑並不遠,如今三接卻緊鄰大潭、環科、桃科、觀音等4個工業區,有數百家工廠,包含多家第三類毒性化學物工廠…….
環團提出「珍愛藻礁公投」,喊出應找更安全又投報率高的地形來建站、並守護七千年國際矚目的藻礁;然而,2025年燃氣欲達發電占比五成,遇台商回流破兆用電將激增,遷址,行政院與經濟部稱,建設期程來不及,到底會不會缺電?
節目的下半段來關心新冠病毒特效解藥現曙光。即使疫苗問世並開始普打,但特效解藥並未有明顯突破,瑞德西韋治療的成效不如預期、隨著病毒持續變種、又歐美疫情仍未見有效趨緩,美國甚至死於疫情的人數,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越戰的美國人死亡的總和,
陽明交通大學團隊從已在使用的藥物中,找到4款可抑制COVID-19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實驗更發現其中1款藥物的藥效比瑞德西韋強數十倍,比之於關卡重重的新藥開發,老藥新用的抗疫意義?COVID-19病毒持續變種,引起「研發趕不上變種」之憂,這4款也對變種病毒有效嗎?未來還要經過哪些實驗關卡,才能推往臨床使用?與可預期的期程?或,既然是老藥則代表可直接用於臨床作為治療的處方?
※來賓──
- 上半集:蔡雅瀅律師(大潭藻礁義務律師團‧律師/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 下半集:楊進木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生物資訊暨系統生物研究所‧教授)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上)藻礁公投突破法定門檻,到底爭甚麼?(下)科學抗疫,「老藥新用」現曙光!】《觀點會客室》2021-03-01(一)首播
【蔡政府的兩岸關係將「春暖花開」?】《焦點話題》2021-02-25(四)首播
蔡總統國安團隊新人有「新」政?小英總統的春節前談話「祝福對岸人民新春安康」,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就職即表示「讓中台交流春暖花開」,元首於末任的任期中後段,往往開始追求「歷史定位」,所顯示的兩岸關係發展?一個巴掌拍不響!陸委會與國台辦你來我往,雙方態度似乎都不似以往地酸、辣、嗆,小三通復航如今有望?
讓數據說話!比較去年2020的貿易進出口數據,與更以往的均值,在「疫情」和「美中貿易戰」的雙重衝擊下,兩岸經貿不僅未脫鉤,我國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深?!反中是綠營長年主旋律,但他們似乎不反ECFA,到底此約對我國的經貿意義?
二月上旬,拜登與習近平首次通話就達兩小時;但過幾天,拜登又「中國會擊敗我們(they’re going to eat our lunch)」來呼籲美國要行動,20日,又於七大工業國G7線上峰會,公開宣示將聯合各國對中國展開制衡;向來重視人權議題的民主黨的拜登,會如何在,美國對中利益與北京對台港疆藏的態度,做出取捨?對台灣的影響?歡迎收聽!
※來賓:林祖嘉(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曾任國發會‧主任委員/陸委會‧副主委)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疫苗來了!安全有效嗎?輪得到我打嗎?不同種類差在哪?接種前關鍵QA】《焦點話題》2021-02-18(四)首播
輝瑞疫苗要賣不賣?疫苗到底安不安全、有沒有效?中國大陸疫苗到底該不該買?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醫藥公司的Pfizer-BioNTech、美國莫德納(Moderna)、英國製藥巨頭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疫苗,差在哪?
即使快八十歲的美國總統拜登、與九十多歲的英國女皇和其快百歲的夫婿,都已接種疫苗,但,疫苗的安全性如何呢?會有甚麼副作用嗎?足夠到輪得到我接種嗎?政治表態與印象好惡之前,聽聽看專家怎麼說!今天邀請專長疫苗/新藥審查與輔導等科學評估,由衛福部成立之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的特聘研究員,亦曾擔任其執行長的陳恒德醫師,歡迎收聽!
※來賓:陳恒德醫師(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特聘研究員,亦曾擔任中心執行長/臺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疫苗、新藥之審查與輔導等科學評估)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疫苗來了!安全有效嗎?輪得到我打嗎?不同種類差在哪?接種前關鍵QA】《焦點話題》2021-02-18(四)首播
【 在「應為」與「可為」之間,就是風骨!— 專訪汪中和教授】《夢醒時分》2021-02-16(二)首播
汪老師基於專業認知而來的堅持,讓他不論處於何種角色與處境下,始終沒有任何動搖,對專業的熱情與情操,在人們的眼前,作了最好的示範,但如此的治學態度,當他置身大學校園施教之際,所獲至的回應,又有幾何呢?
面對現實環境中,青年學子,普遍無感於生存環境的種種“大事大非”的議題時,汪老師所採取的教導策略,是否能夠發揮“持續性的自我惕勵”與“有效的構成受教對象的重視”的效果呢?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解開創意的迷思,誰說了算?–專訪江岷欽副校長】《夢醒時分》2021-02-09(二)首播
長久以來,台灣大自國家,小至個人,最常說嘴的優勢,就是「創意」,但這個辭彙的背後,隱藏著多少一知半解、囫圇吞棗的誤解呢?青年學子時常以「顛覆」解釋「越變」,卻忽略了各種基本工的重要,最終形成了「怪而不巧」的尷尬局面....
江岷欽老師對於這方面的著墨,在高教系統中,是少有學養豐富且熱情洋溢的學者,因此希望以此就教於他,盼望能夠徹底解碼於「創意」的真義,使知識份子的社會貢獻,成為解決各種難題的藍海表現!
◎江岷欽博士—現任實踐大學副校長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重大修正!112年1月1日起,成年年齡降為18歲(上)(下)】《法律綸語》2021-01-29&02-05(五)首播
【重大修正!102年1月1日起,成年年齡降為18歲】《法律綸語》2021-01-29&2021-02-05(五)首播
成年應該是幾歲?民法第12條規定:「滿二十歲為成年」,然而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資訊日新月異,快速流通變動,年輕人也較過往更有自己的想法,社會上成年門檻降低為18歲的聲音越來越大,終於今年1月13日民法修正公布,有了重大改變。所以《法律綸語》特別製作年齡與行為能力專題,就這次修法的重大改變、行為能力和投票年齡分2周為各位詳細解說。究竟有哪些重大改變呢?主要有3點:
一、成年門檻降低,滿18歲即為成年。
二、統一訂、結婚年齡,也就是說不分男女,必須年滿17歲,才能訂婚;年滿18歲,才能結婚。
三、未成年不得結婚。
- 詳細內容
- 分類: 5法律綸語(梁樹綸律師) 首播週五22:00 重播週六08:00 週日15:00 週一04:00
閱讀全文: 【重大修正!112年1月1日起,成年年齡降為18歲(上)(下)】《法律綸語》2021-01-29&02-05(五)首播
【高教黌宮的四下,還有憂國憂民的諤諤之士身影嗎?– 專訪林火旺教授】《夢醒時分》2021-02-02(二)首播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閱讀全文: 【高教黌宮的四下,還有憂國憂民的諤諤之士身影嗎?– 專訪林火旺教授】《夢醒時分》2021-02-02(二)首播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 專訪周桂田教授】《夢醒時分》2021-01-26(二)首播
周桂田教授,從與他的對談中,不難發現他曾赴德國深造的背景,從事社會運動的學者,多予人在「熱情」與「學理」上無法同表的失衡感,在周老師的身上,卻完全看不到,他長時間以來,鎖定「能源」、「氣候」等等茲事體大但卻不易倡議的議題,以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忠實,諄諄教誨大學系所的同學,認清生存環境的危機,並且發揮知識份子以理訴求,進而達到發聾振瞶的影響!
在如今許多人,侑於學用之間,如何顧及自我生活優遇的風氣中,周桂田老師,選擇了一條相對孤單的路,輕看了身旁狗吠火車之譏,毅然的揭示人類生存層次,所面臨的結構性威脅,多年來,不僅持守住了洞察機先的學理分析,更在學用之間,呈現出一介書生,以蒼生為念的榜樣!
※來賓簡介:周桂田(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風險社會中心主任暨總計劃主持人)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桃醫感染紅色警戒〉疫情以來最大挑戰,漏夜隔離逾五千人!專家分析若淪陷如何「封城」】《觀點會客室》2021-01-25(一)首播
全台逾1/3人口集中於「北北桃生活圈」,桃機捷與雙北捷運彼此互通,若淪陷,如何封城最有效遏止擴散?
21日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回應民意而公布封城標準,陳時中部長說:「14天內每日確診超過100例以上,且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染鏈,才可能封城」。
24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召開晚間臨時記者會表示,將擴大回溯桃園醫院相關接觸者,範圍包括1月6日到1月19日期間的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還有陪病者及其同住者,以及案889就醫時的相關接觸者,共超過五千人。
甚麼是硬封城、半封城、生活防疫區封鎖、人口密度分區封鎖?哪個最能使疫情趨緩?為什麼?
農曆年假大規模返鄉潮/出遊潮,進入倒數計時,北北桃的「漏網案例」到甚麼程度,就有可能全國擴散?歡迎收聽!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桃醫感染紅色警戒〉疫情以來最大挑戰,漏夜隔離逾五千人!專家分析若淪陷如何「封城」】《觀點會客室》2021-01-25(一)首播
【罷免變容易了!黃捷會是下一個王浩宇嗎?】《法律綸語》2021-01-22(五)首播
去年6月6日韓國瑜遭到罷免,今年1月16日王浩宇亦復如此,而2月6日更有罷免黃捷的投票。
大家驚訝過去被認為難如登天的罷免變容易了!如今各陣營磨刀霍霍,各式各樣罷免活動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烽火遍地。
罷免需經提議、連署和投票等3個階段。提議需有該選舉區百分之1以上的選舉人參與提議。經查對通過後,進入第2階段,連署需有該選舉區百分之10以上且未參與提議的選舉人參與連署。經查對通過後,進入第3階段,投票需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罷免始會通過。
只是通過門檻的降低,過去被罷免陣營鼓吹支持者不要出來投票還適合嗎?而就職未滿1年,就號召參與提議,算不算偷跑?去年中央選舉委員會第540次會議有什麼重要決議?
- 詳細內容
- 分類: 5法律綸語(梁樹綸律師) 首播週五22:00 重播週六08:00 週日15:00 週一04:00
【拜登就職,「美國隊長」回來了?美中台關係,「川規拜隨」?】《焦點話題》2021-01-21(四)首播
美國民主黨人喬·拜登(Joe Biden)與卡瑪拉·哈里斯(Kamara Harris;中文名賀錦麗)正式就任美國第46位總統與副總統 ,就職演說全文所透露的主旋律是團結、與修補美國與盟國的關係,並引用聖經「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國際社會熟悉的「美國隊長」回來了?
拜登策士艾利森(Graham Allison)表示,「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並沒有獨立的台灣國家存在」,但是,這與川普任內共批准一八三億美元對台軍售、國務院宣布解除美國行政部門與台灣官員所有交往限制、並給台灣自由中國地位,與近日眾所矚目,自1979後我國代表首次獲美國就職典禮委員會正式邀請;如何解讀拜登政府友台善意?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為真理而戰!-- 專訪李鴻源教授】《夢醒時分》2021-01-19(二)首播
專業理念,是知識份子之所以窮其一生研讀聖賢之書的目的,但是,當面對社會現實之際,能夠堅持到底而不動搖的又有幾人呢?
李鴻源教授,成長於台灣全力拔起的年代,當眼觸皆為來日福國利民的建設之時,他始終扮演著暮鼓晨鐘的角色,不畏讒譏的大聲疾呼對土地的珍視與對庶民的疼惜!
雖然先知與良心的堅持,讓他難免常常處於寂寥之境,但勇於表達真知灼見的專業風骨,卻讓人對他精準的見解,有了親身驗證的機會,進而成就了知識份子造福鄉梓的初衷!
在本次「夢醒時分」的節目中,我們得以近身的,發現李鴻源教授為真理而戰態度的背後,是為何種力量所驅?又因何種信念所續?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中央執意萊豬進口,卻不准地方從嚴把關?健康竟只能靠釋憲公投守護】《法律綸語》2021-1-15(五)首播
是萊豬重要,還是健康重要?是中央執見重要,還是地方民意重要?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4、5項以不得檢出乙型受體素為原則。沒想到去年8月28日蔡英文竟宣布開放萊豬進口,更不能理解的是農委會重申臺灣豬不能吃乙型受體素,臺灣人卻必須吃含有乙型受體素的萊豬?相關部會又稱軍隊、學生不能吃萊豬,其他人卻必須吃?
一個東西好不好,推銷的人稱讚,不一定真好,但推銷的人不停調整,就表示這個東西有問題了!中央的種種作為都彷彿是在告訴人民:萊豬有問題。
所以為了健康,地方當然是從嚴把關,制定零檢出規定及罰則。然而12月31日中央卻以食安標準應全國統一規範為由,宣布相關規定原已制定者函告無效,新訂者不予核定。嘉義市、臺北市、新北市和臺中市等縣市不服,準備釋憲。
- 詳細內容
- 分類: 5法律綸語(梁樹綸律師) 首播週五22:00 重播週六08:00 週日15:00 週一04:00
【桃園某醫院爆「院內感染」,門急診卻照常、淪社區未爆彈?專家這麼看】《焦點話題》2021-01-14(四)首播
在十八年前SARS震撼教育後,台灣已發展出成熟的傳染病收治的專責醫院與其感染管控的機制,但近日桃園某醫院爆出最忌諱的「院內感染」!
目前採取措施,「照常」的包括門急診照常,「調整」的包括,住院病人只出不進、移動相關病患至單人病室隔離觀察14天等多項舉措。門急診照常,會淪社區傳染未爆彈嗎?甚麼指標出現下,才會啟動「封院」?
有意見領袖說,「插管失敗不苛責、但沒照SOP該被開除」,甚麼是感染管控的「SOP」?和平醫院封院普遍認為關鍵肇因「洗衣工事件」,當大家想當然「首當其衝是第一線醫護」、但卻忽略整個環節中重要末節─清潔人員,甚麼是醫護服/病榻用品/環境與垃圾清掃的SOP?
COVID-19不似SARS,既可能症狀前就會傳染、也可能有無症狀的超級傳播者;如何堵住這些破口?歡迎收聽!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桃園某醫院爆「院內感染」,門急診卻照常、淪社區未爆彈?專家這麼看】《焦點話題》2021-01-14(四)首播
【「專業」迷思的破解!--專訪張善政院長】《夢醒時分》2021-01-12(二)首播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政府包辦團膳不吃美豬、但給民眾吃?台灣豬不得餵萊、但台灣人可以?既談法治,蔡政府不能迴避的問題】《焦點話題》2021-01-07(四)首播
去年12/31行政院引用地方制度法、憲法、以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解釋全台共17縣市的地方自治條例要求瘦肉精零檢出,自2021年起「無效」。結果,學生、軍人、警察、受刑人、運動員等,政府所包辦團膳均稱避免使用美豬,又農委會數度重申台灣豬禁用乙型受體素,然而,普羅大眾卻可能吃到萊豬?!
所謂雙重標準,這符合憲法基本原則「體系正義」嗎?行政院法律見解爭議在哪?
不明標萊豬、而標美豬,政府稱乃為「國際貿易不歧視原則」,然而,「台灣豬肉」標示大街小巷隨處見、農委會補助百億元專給台灣豬農,這若落入目前國際訴訟大宗類型「間接歧視」,豈不賠了夫人(食安)又折兵(迎來國際貿易利益或是國際訴訟)?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政府包辦團膳不吃美豬、但給民眾吃?台灣豬不得餵萊、但台灣人可以?既談法治,蔡政府不能迴避的問題】《焦點話題》2021-01-07(四)首播
【當今的台灣,高教校園中,果真都是尋夢踏實的見證嗎? 】《夢醒時分》2021-01-05(二)首播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登錄區
搜尋
在這裡
在這裡,你可以遇見所有想遇見的人,
在這裡,你可以聽見所有想聽見的聲音~ needs RADIO
【聯絡我們】
台北市士林區翠山街34號 / Tel:(02)2841-1965 E-mail: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統一編號:31884224 / 劃撥戶名:社團法人中華華美媒體傳播協會/劃撥帳號:1872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