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播出節目
  

0813陽光海岸公民電廠記者會 官(整理自2020-8-20播出《焦點話題》,由陳瑋撰寫)

被當作「政治馬蜂窩」以待的核電除役諸多難題,民間產學已攜手從否對到自力。

核一二廠將分別於2019與2023年陸續除役,告別核電後的下一步,北海岸該「核」去「何」從?位居台灣最北端的北海岸,本有瑰麗的海岸、山林、聚落獨有文化,但過去40餘載,除了人口老化與外移、嚴重的世代斷層,還有兩座核電廠。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陽光海岸、綠益創生」綠能公益計畫,希望核電除役之後,能在北海岸持續推動能源轉型,因此邀請社會大眾透過捐款與出資的方式,推動國境之北的屋頂太陽能公民電廠計畫,集結大眾的力量,支持綠能發展,太陽能電板將置於「金山皇后鎮森林」露營區。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身為在地的文史工作者與文化資產保存發起人,他表示,北海岸有其「地方專屬DNA」,「但過去都是犧牲體系、盼轉為支持的體系」,居民只能默默承受核電與核廢料帶來的污染與風險,他解釋說,北海岸原有山海豐富風景、珍貴的人文特色,但過去的經濟發展,其實建構在邊陲聚落的犧牲,如今雖然核電開始陸續除役,然而也因此發現國家在核廢處置法令並不周全、核廢料至今仍沒有最終處置場,未來北海岸的核廢料到底要去哪裡,依然需要各界關注。此外,核電並不是開始除役就可以放心,除役期間長達25年,後續的安全、人力、資源規劃,都需要持續監督與重視。儘管北海岸在發展光電上有著先天不利的因素(日照率較低),我們仍舊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地方參與能源轉型的過程中,不再依賴集中式的大電廠,而是透過民眾發起、自主參與發電的綠能公民電廠,將其發電收益共享給社會。若北海岸的環境條件都能發展太陽能電廠,相信台灣各地都能做到,這個國境之北的公民電廠,將扮演重要的領頭羊,也是未來北海岸能源社會教育的重要基地。

 

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表示,陽光伏特家作為台灣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公民電廠平台,「陽光海岸、綠益創生」是首次結合綠能發展與地方創生的公民電廠計畫,採用「公民電廠」與「公益電廠」的雙重參與模式。

陳惠萍說,「公民電廠模式」下,民眾可以購買一片太陽能板(金額18,705元),實現綠電選擇權。此外,還可以採取「綠能公益模式」捐贈太陽能板,將未來產生的綠色收益回饋北海岸在地團體,獲得守護綠色家園的永續力量。計畫預計的最大建置規模為97.635kWp(共283片太陽能板)。計劃上線後,目前已有35位民眾出資購買65片光電板,捐款金額將近24萬元。我們已經成功跨出第一哩路,雖然距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希望能號召更多人參與支持、一起實現這美好的公民行動。 

皇后鎮森林團隊代表郭冠雄表示,「金山區位置並非偏遠聚落,但教育資源比偏鄉還偏鄉」,面臨人口老化、青壯年人口外移與世代斷層的問題,弱勢兒童因家庭結構處於教育資源不平等的困境。因而,金山皇后鎮森林團隊自發舉辦社區課輔班,提供弱勢孩童的學習場域。裝設屋頂光電不僅是代表對於綠能發展的支持,未來屋頂光電的租金將自願投入原已進行中的課輔班運作,擴大社區教育基地,彌補弱勢孩子們缺乏的教育輔助資源。

文化大學副校長王淑音表示,文化大學是全台唯一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的大學院校,也與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簽約,提供大賢、大莊兩座場館屋頂,成為台灣第一個建立社區型公民電廠的大學;並在其「共創光明頂」社會責任計畫和「永續社區與社會創新中心」的努力下,成立了深入社區的跨域課程,讓不同系的學生合作攜手扎根社區。

文化大學將以實際行動支持北海岸公民電廠,除了派駐新聞系影像團隊為此案拍攝紀錄片,也會投入國樂系音樂團隊協助金山皇后鎮的課輔班音樂教育,使學生能將其在本校所學回饋在地。未來在光電設施建置完成後,也會利用跨域課程的教學團隊,與皇后鎮森林露營區合作,共同以此能源推廣據點進行長期性的地方能源教育,未來將以這些經驗步入社區,協助大陽明山地區的居民進行永續轉型,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以組織名義投資6片光電板。

「陽光海岸、綠益創生」屋頂陽光計畫的意義,不僅是核電除役後,取而代之的乾淨新能源,也是在既有建物的屋頂上裝設、不必再闢墾土地或使用農田漁塭,更是透過全民集資成立公民電廠、給予過去在經濟發展史上被犧牲的北海岸一個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