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LOGOOK600 1

0安東社區600

【「老得起的社區」小旅行:人情與溫度交織的自在安老社區】(觀點新聞 2016.12.14 記者趙良慧)

老化為人生常態,每個人都會變老,老化的過程中,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繼續生活,是在地老化的最高原則,在社區中自在安老是所有人的想望。同時,老年化社會社區有長輩、家屬、照護長者的移工、承歡膝下的幼童,還有肩負重擔的青壯年,要處理的也不是只有健康及身軀,同時還有文化記憶與在地情感。

台北市社會局支持社區鄰里組織發揮社區互助,推動服務社區化、小型化,讓長輩在社區中即可獲得協助與服務,結合社會設計團隊「共享設計」為社區服務再設計,關注如何藉由社區服務把人連結,讓日常更豐富及溫暖。邀請社區實務工作者參與臺北市不一樣的社區。

12月10日、11日設計了2條「社區小旅行」行程,邀請城市旅遊作家劉克襄先生,以及社會企業、社區工作者、媒體記者、服務設計團隊、公民等代表,大家一起體驗城市有溫度的老社區,並於2月13日下午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辦理社區小旅行體驗分享沙龍。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許立民局長表示,社區要老得起,也要做得久,期望市民可以多多走出家門,關心社區事務,讓社區參與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及城市文化。

12月10日小旅行的第1天,先探訪文山區馬明潭的明興社區,在明興社區,看到都會社區中難得一見的「小山美學」,也體驗一場美好的「村宴」,何媽媽的珍珠丸子,講的是與何伯伯的愛情教事。鳳英阿姨的茄子韭菜餅是媽媽做給挑食孩子的特別料理,王大哥夫妻一起煮出總舖師級好滋味的功夫料理等,一起體驗10道有故事的社區菜。

下午夥伴們一起遊南港四分溪畔的久如社區,九如社區位於台北市邊陲,多年前轄內四分溪因上游污染,居民組成守衛隊抵制,也因此凝聚社區意識。聽著社區長輩談他們封溪護魚的熱血故事,也與社區孩童一起畫下屬於大家眼中的四分溪與久如社區,他們也與小農合作,運用當地盛產的綠竹筍等農產推出桂香饅頭、竹筍粿包。

12月11日小旅行的第2天,走進安東街拜訪安東社區,認識忠孝復興站繁華地代,卻有著充滿人情味與老智慧的社區風情,享受李有福里長及社區媽媽們的道地自製美食,並為二十多位加總起來超過千歲的爺奶慶生。在安東社區,快樂的爺爺奶奶們,堅持邀請訪客們與他們共同跳一支舞。同時李有福里長與附近台北科大合作,世代交流地媒合北科大學生到宅服務為老人上個別電腦課,訴說著都市繁華地代也有健康快樂跟著上時代又老得起的社區。

最後下午時光,飄著微雨中,夥伴們來到文山的順興社區,文山區順興社區單連城里長分享家傳麵食手藝,運用眷村特色發展「麵舖工坊」,促進社區就業,開設育兒友善園,為自己帶孫兒的長輩開設保母課程,同時荒廢空間開闢社區農園「順興桃花園」,在文山的順興,與社區長輩媽媽一起「想像司法新村繪畫工作坊」,提出對社區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想像與期待。在臺北的這個都市角落裡,食物、空間、資源、人才都適得其所,沒有閒置與遺棄,共同成就一個安居樂業的好所在。

生活在社區裡的人們會老化,社區雖然老化中,仍能在人情與溫度交織形成自在安老的社區。服務人性化且彈性,老化的過程中仍在家庭及社區中進行,「老得起的社區」小旅行讓人們看見,打造發展以人為中心的照顧關係與優質服務,是多麼美好的「老得起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