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播出節目
  

2021香港地鐵站檢測不足,是國內外許多專家一直提醒、如今也成台灣疫戰失守主因,建設性而言,如何跑在病毒傳播「前」阻斷?

 〈國際傳媒:篩檢太少、忽視無症狀感染者〉

國際傳媒聚焦分析,美國《彭博》標題「自滿,讓新冠病毒攻破台灣唯一防線」(註一),幾乎開頭即點破問題,篩檢太少、近乎於零的疫苗接種率、對隱形感染者缺少監測,文中梅奧診所疫苗研究小組的病毒學家兼主任格雷戈里·波蘭(Gregory Poland)說,「如果他們有300例被診斷出的病例,那麼他們在社區中就有3000例,而他們不知道」, 並指出「這是台灣關鍵問題之一,指揮中心宣稱大規模測試,將增加誤報浪費醫療資源的風險,這與全球最佳測試做法背道而馳」;而大意失荊州,在於忽視了無症狀感染者,《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訪問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註二),他指出「其中一個重要的新訊息是,到目前為止,台灣的大多數人都不清楚,絕大多數的新冠病毒是由無症狀感染者所傳播的」,美國《TIME》雜誌報導〈虛假安全感及小私密茶,如何攻破台灣的COVID-19疫情防線〉(註三)中指出,台灣是全世界已開發國家中,倒數的疫苗接種率,並寫出,台灣的疫苗規畫幾乎不存在,新冠病毒在台灣就像找到一塊毫無防備處女地;依據牛津大學數據”Our World in Data”台灣篩檢量在五月初,每日每千人採檢0.02次,世界倒數(註四)。

截至5/14,國內病例累計1290例,但短短十一天到了5/24,已新增為4917例,爆增大約3600例,是過去一年半的三倍。既疏忽於變種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多,輿情又再再反對提高篩檢能量來圍堵病毒,不科學又自滿大意的治理,何以致之?彰化縣抗體血清事件中,幾位權威公衛專家與中央指揮中心處理不同調,而招致的處境,從此寒蟬效應,各類擴大篩檢(例:人人普篩、風險族群廣篩等),都蒙上陰影。

 〈如何跑在病毒傳播「前」阻斷?「校正回歸」會不會延遲匡列?〉


台大公衛學系暨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前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接受《觀點會客室》訪問時指出:首先,流行病學原理對於病毒傳播是「幾何指數成長,例如2變4、4變8、8變16、看底數是幾」,他嘆口氣說,人類往往誤會病毒只會線性傳染,1變2變3,這種認知是追不上傳染的;再來,一年多來幾乎所有國家都經歷過社區傳染狀態,「當感染來源無法確認,國際上共識的科學抗疫法,就是不斷擴大檢測」;接著,就涉及大量篩檢工具,最有效的是抗原檢測,「因為若用抗原能檢測出來,代表病毒量高、也就是傳染性高」,這即是國內最常說的「快篩」,「這時要去阻斷傳染,堵住別往下傳」。

但是,抗原快篩有一小部分偽陰/陽的情況,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每日都百人以上確診後,直接以快篩取代PCR作確診工具,該如何看?詹長權說,這是現在能量可及、而所能使用的最好方法。

小普篩是面對風險群的合適方法?例如彰化葡萄媽媽群聚感染,台中朝陽夜唱團也有同樣情況,而地方政府不約而同,將同時同場域的一千多位進行篩檢, 對此,詹長權肯定這種作法,他舉例,「葡萄媽媽家族成員確診數達十位數,那麼下一群就可能就是百位數」!因此,要有方向性擴大篩檢,才能堵住繼續傳染可能性。

「校正回歸」會不會延遲匡列?詹長權表示,很少國家會將每天個案數來呈現、至少都要七天平均,因此會說「七天移動平均在今天得到的感染率或死亡率」來解決報告遲緩,不過,他也說,公共衛生領域沒有校正回歸,若從傳染病流行病學角度來堵住傳染,「比較好的方式是以『發病日』來論、而非『公布日』」,但最近一周資料會被低估,判讀仍要注意。

另外,美國CDC公佈新冠也藉空氣傳播後,收治輕症與無症確診者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中央所稱)、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台北市所稱),「中央空調」會成防疫破口嗎?詹長權表示,「空氣傳播是主要途徑,所有收治地方,首要之務,就是檢視通風狀態」!他說,短時間難改善空調結構,所以一定要開窗,否則病毒可以漂浮在空氣中滿長時間,他提醒,「醫護接觸到照顧者那一段時間必須特別注意空氣流通」。

比起方艙這類野戰醫院,必要時床一推走,只留四面牆壁與地板能徹底清潔消毒,但用旅館或公務宿舍收治確診者,清消工作能在繁複家具擺設下到位嗎?詹長權說,若是有困難的話,可以在徵用的家具,舖上平滑且一次性使用的塑膠材質供置換,他再次強調,「空氣傳播是重要路徑,因此在空間中用霧狀做出適當消毒也很重要,並不只是對著物體表面而已」。

〈下一步方向!詹長權:快篩開放民間協力,PCR應取經國際提升到平均水平單日十萬以上〉

連只要十多分鐘的快篩,在雙北,民眾反應都要等上「幾天」才抽得到號碼牌,這是被病毒甩在後面追!詹長權指出,其實,就算是比快篩更精準的PCR量能,以國際現況而言,往往隨著疫情而提升,從每日幾千起、到現在大都可以做到每日十萬以上。


對於「企業想自行快篩」聲浪,並已有台南工廠自購使用,而中央仍正在研擬指引,詹長權說,「對抗疫情必須公私部門協力,美國的例子,疫情嚴峻是不可能只靠政府」,他舉例,美國甚至已發展出可自己買快篩試劑來採檢的作法。

台灣仍持續有大規模群聚,如國中會考是20萬人跨區群聚、停課南返潮等,社區持續有新的人流進入,強調熱區(陽性率高)才設站,會不會太大意?詹長權說,台灣基本上是一日生活圈,客運與鐵路發達,不到十二小時就到很多地方,所以,「各行政區盡廣去設篩檢站」是圍堵病毒所必要的;他進一步指出,對於「熱區中的熱區」,甚至應該「堅壁清野」去檢測,例如萬華,未來可以是挨家挨戶去測,把沒有主動出來測的找出來,防堵疫情再擴散。

到底有多少隱形感染者?病毒在社區的盛行率到底多少?對於這種政策制定所依據的議題,詹長權說,幾乎所有流行病都有可能出現無症狀感染者,這些人一直就在我們的社區與身旁,「於是很多先進國家都會做血清抗體調查,因為病毒感染過、就算沒症狀、也必定留下抗體,這種方法就可以抓出漏網之魚」,而這就是彰化縣政府賴彥伯局長,對於感染者的親密接觸者所做的調查的意義性,詹長權語重心長道,「依據科學而訂定抗疫策略,是很重要的」。

〈對於事事強調「超前部屬」的政府…..〉

2003年SARS時,台灣政府高調喊「三零」,零死亡、零社區感染、零境外輸出,2天後就爆出和平封院事件,如今彷若再現;過去一年,台灣疫情好在沒跟上世界腳步,但也壞在整備沒跟上,面對現在缺水、缺電、缺疫苗、缺快篩、缺醫護、缺病床,滿而溢得只剩病毒;強調「超前部屬」的政府,圍堵策略如何別再浪費一年?

【2021/5/26發佈,本集《觀點會客室》由台大風險中心與needs RADIO共同製播,文摘整理自2021/5/24首播的《觀點會客室》,由製播人陳瑋撰寫】

※照片說明:香港地鐵站幾乎都有快篩劑,用八達通卡刷一下即可免費取用,而自己取樣後,交給特定醫院,兩天內傳檢測結果;但要強制檢查的人,政府會要集中一個地方,專人幫採樣。 (香港聽友提供)

●註一:Samson Ellis, Cindy Wang, Michelle Fay Cortez(2021)〈Complacency Let Covid Erode Taiwan’s Only Line of Defense

〉,《Bloomberg》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5-18/complacency-let-covid-break-down-taiwan-s-only-line-of-defense

●註二:德國之聲DW(2021)〈專訪:臺灣疫情再起的關鍵因素〉https://www.dw.com/zh/%E4%B8%93%E8%AE%BF%E5%8F%B0%E6%B9%BE%E7%96%AB%E6%83%85%E5%86%8D%E8%B5%B7%E7%9A%84%E5%85%B3%E9%94%AE%E5%9B%A0%E7%B4%A0/a-57576454#)

●註三:MICHAEL ZENNIE,GLADYS TSAI(2021)〈How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and a Little Secret Tea, Broke Down Taiwan's COVID-19 Defenses〉,《TIME》https://time.com/6050316/taiwan-covid-19-outbreak-tea/
●註四:OXFORD”Our World in Data” (2021)〈Daily new COVID-19 tests per 1000 people〉,https://ourworldindata.org/explorers/coronavirus-data-explorer?zoomToSelection=true&pickerSort=asc&pickerMetric=location&Interval=New+per+day&Relative+to+Population=true&Align+outbreaks=false&country=~TWN&Metric=T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