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796375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從召叫到承諾,在信仰中實踐愛】《愛的復原力》2025-08-27(三)15:00首播
信仰,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內在的依靠,也是一種與世界連結的方式。它不只存在於特定的宗教行為裡,也體現在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理解他人,以及選擇如何走過生命的高低起伏。
然而成為一位修女,不只是一紙承諾,也不是單一決定。那是一段深沉而細緻的養成歷程。在今天的節目「從召叫到承諾,在信仰中實踐愛」的主題中,我們專訪到善牧修女會張文觀修女,一起來聽聽張修女是如何選擇將人生奉獻給信仰及服務,在成為修女的路上,張修女如何透過不同的學習、不同的看見以及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中,學習到陪伴與信仰的真諦。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需被溫柔以待的安置少年】《風箏不斷線》2025-08-26(二)首播
在這個多變的社會中,有一些孩子因家庭環境的限制,無法在一般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必須被安置在專門的機構。他們在生活中面對著許多困難,孤單與挑戰,成了他們日常的一部分。但在這些少年的眼神中仍透露著渴望——渴望被理解、被愛護、被接納。
陳綢兒少家園,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地方。來到這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承載著不同的故事與挑戰,卻在社工人員與生活輔導員不厭其煩地傾聽他們的故事之下,一點一滴打讓進到陳網兒少家園的少年逐漸打開心扉,學會信任他人,也勇敢面對生活逆境,尋找生活中的美好。

閱讀全文:【與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談原住民家庭與多元文化III】《乒乓雙人舞》2025-08-26 (二) 15:00首播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平安,「乒乓雙人舞」近期邀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同學一起來到節目當中,同學剛完成「跨文化家庭研究」三學分的選修課程,未來也將申請「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的認證。就培育國家社會人才的角度而言,這群「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都正經歷理論與實務學習的養成過程。
這次節目我們邀請研究生丁姿華同學一起來談談他們參與跨文化家庭研究課程暨原住民家庭繪本創作的經歷,一起來聽聽他與原住民家庭及文化的奇妙相遇。
姿華「目前在一家文理補習班擔任安親課輔老師,當初報考碩士班,是想對國小兒童心理發展有更進一步了解,對於工作職場上有所幫助,未來想成為一位家庭教育專業人員。」

閱讀全文:【受盡欺凌、心結難解,最終卻得釋放—雅各(2)】《我是傳奇》2025-08-25(一)首播
雅各欺騙父親、惹怒兄長,逃到舅舅拉班那裡卻反受欺騙,被壓榨工作長達20年。雅各想要回家,卻害怕拉班不放人,又擔心哥哥不原諒他,就在這一路的擔心受怕當中,雅各踏上了回鄉之路,上帝會如何拯救他呢?
閱讀全文:【你真的自由嗎?~認識內在的枷鎖】《關鍵心生命》2025-08-22(五)首播
自由,是一個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詞。我們以為「只要不被管束,我就自由了。」或「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就自由了。」,可是,你真的覺得自己自由嗎?
有時候,我們以為逃離了一份工作、一段關係、一種角色,就能得到自由。卻發現,內心依然被許多看不見的枷鎖牽制。那是「我必須乖巧聽話,才會被愛」的信念;是「我不能拒絕別人,否則就會被討厭」的恐懼;也是「我一定要完美,才算有價值」的壓力。
這些聲音,沒有牢籠,卻比牢籠更緊。它們讓我們在選擇時猶豫,在關係裡退縮,在夢想面前卻步。外在或許沒有人限制我們,但內心深處,我們卻不敢真正活出自己。

閱讀全文:【為什麼制止他用手機,他就要跟我鬧? 」~像馬卡龍一樣脆弱又豐富的青少年心事】《關係點心吧》2025-08-21(四)首播
青少年與父母親子間的關係,登場了!
這階段的關係實在太考驗父母了,所以 《關係點心吧》也開啓青少年親子系列,來陪伴熱鍋上的父母們。
這一集要來談的是許多家庭都會碰到的:「為什麼制止他用手機,他就要跟我鬧? 」例如父母要求只能使用手機多久,但孩子每次被提醒就暴怒,甚至摔門、砸東西,同時又看見孩子成績下滑,家長覺得好挫折:「只是希望你好好讀書,為什麼要鬧成這樣?」
《關係點心吧》本集邀請擅長「青少年諮商同時又是重度手機使用的」的楊琬琳 心理師與聽眾朋友一起談談是什麼讓青少年如此被手機吸住?同時更深入談談青少年使用手機背後的情緒與需求,也提供是否手機成癮的分辨。

閱讀全文:【穿越生死的關懷-遺愛人間( 上)】《愛你不孤單》2025-08-21(四)首播
臺北榮民總醫院是世界最佳醫院之一。建萱在此投入靈性關懷及擔任醫療倫理委員會委員。憶起過去從照顧癌末病人的家屬到成為專業臨床關懷者,十幾年來不分寒暑穿梭在陷於病痛、面對死亡的族群裡。從國外到國內的就醫者,從急診、門診、一般病房、加護病房到安寧病房,心理建設、關懷陪伴、哀傷輔導到喪禮操辦。只因為看到了病人、家屬的無助眼神,聽見他們真實需要與無聲的吶喊。

閱讀全文:【《軌道之外:從學霸到暗網,構築健康心智的十堂課》系列(七)心智的煉成:超越應試教育的個人成長】《GUIDING STARS》2025-08-20(三)首播
透過台灣「學霸」林睿庠涉嫌暗網販毒的震撼案例,深入剖析高智商犯罪的心理、社會與教育根源。借鑒羅斯福總統「偷竊鐵路」的名言,反思當代教育的盲點,並提供基於專業教育視角的解決方案,引導聽眾建立健康心智與倫理觀。
核心引言: 「一個從未上學的人,可能只會從貨車上偷竊;但他若接受過大學教育,他或許就能偷走整條鐵路。」——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
閱讀全文:【生命有裂縫,讓光透進來】《愛的復原力》2025-08-20(三)15:00首播
人生中有歡欣快樂的時刻,也有艱苦困難的歷程。快樂時給人的感受,一定與低潮時不同,但這都是滋養生命很珍貴的養分。在今天這一集「生命有裂縫,讓光透進來」的節目主題中,邀請到善牧基金會宣導企劃部的美樂蒂來跟我們分享在他採訪的工作中,身為一個”寫故事的人”,他是如何記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流,並且有溫度的記錄下來,從中看見愛的可能與生命的復原力。透過這樣紀錄的過程,與受訪者共同梳理他們的生命脈絡,以及也梳理他自己。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與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談跨文化家庭繪本創作II】《乒乓雙人舞》2025-08-19 (二) 15:00首播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平安,「乒乓雙人舞」近期邀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同學一起來到節目當中,同學剛完成「跨文化家庭研究」三學分的選修課程,未來也將申請「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的認證。就培育國家社會人才的角度而言,這群「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都正經歷理論與實務學習的養成過程。這次節目我們邀請二位研究生甄以琳和姜瑞貞同學一起來談談他們參與跨文化家庭研究課程暨原住民家庭繪本創作的經歷,一起來聽聽他們與原住民家庭及文化的奇妙相遇。

閱讀全文:...
上集精選內容:
面對高齡化社會雖然政府宣布今年8月1日起年滿80歲的長者可以免評巴氏量表就可以聘僱外籍看護工,希冀可以舒緩家庭照顧長者的困境,然而外籍看護者也不能取代所有的照顧責任,仍有許多家庭照顧者身兼多重角色,你知道其中有多少是自願或非自願照顧者?若以長照需求人口(包含失能、失智與各類身心障礙者)總人數來說,在民國113年統計已達89萬人,若每人至少需要一名照顧者則家庭照顧者人數高達九十萬人!據統計每年有將近13萬名上班族因照顧責任離職。

閱讀全文:【投機取巧、終於失腳—雅各(1)】《我是傳奇》2025-08-18(一)首播
雅各的名字意思是「抓」,人如其名的雅各,一生的志向就是奪取哥哥的東西,屬於長子的名分和祝福,雅各都想從哥哥身上奪走,但是,當他費盡心機、連拐帶騙,有朝一日終於得著所有想要的一切,卻發現他的麻煩大了….
閱讀全文:【你可以重新精彩再活一次-楊子嫻】《喜樂處方箋》2025-08-15(五),08-22(五)20:00首播
從小就生長在一個破碎沒有安全感家庭的楊子嫻,父親在軍中被霸凌而導致精神失常,母親離家出走,祖母隔代教養養育三姐弟,(子嫻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身為家中長女的楊子嫻,從小缺乏父母的照顧,一直生病天天吃藥,小學六年級就有腎臟病,讓她變得獨立又早熟,她所居住的環境惡劣不堪,充斥著流氓罵三字經,沒有家庭後援的她,想當模範生藉著優秀的表現,洗刷別人的嘲笑與羞辱,她一直努力堅強的面對一切,看似女強人的外表,其實她內心依然渴望被照顧,被疼愛。

閱讀全文:【在苦難中可以找到意義嗎?】《關鍵心生命》2025-08-15(五)首播
有人說,人生就像海面,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卻捲起驚濤駭浪。當痛苦來臨時,我們是否只能被捲入深淵,還是,有可能在風暴中看見新的方向?
在這一集,我們將走進那些曾深陷苦難,卻意外找到生命意義的真實故事。你會聽到尼克胡哲如何因罹患海豹肢症在八歲時曾經想放棄生命,卻因認識自己的價值而努力的活著,長大後成為世界知名的勵志演說家,活出了生命的意義。末期病患Doug Ruch在被診斷為胰臟癌後,決定以志工行動面對死亡,在餘命有限之際,開啟「Dying to Serve」志工之旅,造訪美國50州參與公益服務,他展現了「我無法控制死亡,但我可以選擇如何活著」的最佳典範。

閱讀全文:【從艱辛走向陽光:城市邊緣的愛與希望】《讓天賦發光》2025-08-14(四)22:00首播
今天孫爸很高興採訪到慧治基金會114年慧治「一句好話」團體戲劇表演比賽,兩隊特優獎得獎機構之一:社團法人中華飛揚關懷協會旗下的花蓮美崙陪讀班指導老師馬賴婉瑜社工與兩位得獎小朋友羅文傑和周欣芸以及專案執行劉柏林。
社團法人中華飛揚關懷協會旗下的花蓮美崙陪讀班,在今年的頒獎典禮上,以一齣自編自導自演的迪士尼歌舞音樂劇《愛與感恩,是善的循環》,榮獲特優獎,這是他們第一次獲此殊榮。這群來自都市邊緣的孩子,在缺乏父母長時間陪伴的環境中,於課輔班找到溫暖的依靠與愛的滋養。

閱讀全文:【我不是不孝,只是太累了─像千層蛋糕一樣的照顧心情,壓在心裡的層層情緒】《關係點心吧》2025-08-14(四)首播
當家中有家人需要長期照顧時,該照顧者在常處於「情緒輸出者」角色,常內化他人需求為自己的責任,情緒疲乏卻又不敢開口求助,忽略自我聲音,甚至覺得「如果我說我累,是不是不孝?」
《關係點心吧》本集邀請擅長「長照諮商」的龔頌美 心理師與聽眾朋友一起談談照顧者內心的壓力以及調適。

閱讀全文:【流淚谷到泉源地】《愛你不孤單》2025-08-14(四)首播
「爸爸有四個太太,我卻沒我的媽媽。我就讀三個幼稚園,小學換了四個學校,從這個家換到那個家,但都不是屬於我的家。直到爸爸第三個太太的小孩因為沒有人照顧,才想起有我這個在外面的姐姐,因此我也總算回到了家。」楓元悠悠的說著。
當楓元講述的時候,我彷彿看到切割式的童年,在外婆、舅舅、乾媽、 阿姨....之間動盪遷徙,在每個不同的場景中,佇立著相同的小女孩。因為她笑起來真好看,她習慣忘掉了許多事,她必需溶入新的陌生,她才能被接納與生存。

閱讀全文:【⯑️ 全劇最用力的演出者:媽媽本人】《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2025-08-14 (四) 14:00首播
你是不是也曾有這種感覺?
每天演出一齣叫做「正常生活」的大戲,角色包含廚師、司機、情緒管理師、教養顧問,還有隨時待命的危機處理員。劇情常常是:孩子忘記交功課、房間像災區、對你說話像你欠他一百萬。你明明累到不行,還得保持理性微笑,然後心裡默默冒出一句:「我是演很大,但孩子有在感動嗎?」
這一集,我們就來聊聊那些身為媽媽的日常演出,有多用力、有多心酸、有多無人喝采。
那些你以為會被孩子看見的付出,為什麼常常石沉大海?

閱讀全文:【《軌道之外:從學霸到暗網,構築健康心智的十堂課》系列(六)金錢、權力與掌控欲:暗網的誘惑與心理陷阱】《GUIDING STARS》2025-08-13(三)首播
透過台灣「學霸」林睿庠涉嫌暗網販毒的震撼案例,深入剖析高智商犯罪的心理、社會與教育根源。借鑒羅斯福總統「偷竊鐵路」的名言,反思當代教育的盲點,並提供基於專業教育視角的解決方案,引導聽眾建立健康心智與倫理觀。
核心引言: 「一個從未上學的人,可能只會從貨車上偷竊;但他若接受過大學教育,他或許就能偷走整條鐵路。」——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
閱讀全文:【我們青春,別來無恙!】《愛的復原力》2025-08-13(三)15:00首播
「社工」是一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在今天的節目主題「我們的青春,別來無恙!」邀請到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台北學園主任吳金雲。聽聽金雲主任從學校畢業後,帶著對青少年輔導工作的熱情,來到台北學園陪伴中輟生學習與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14年來,陪伴這群因為在教育體制適應不良的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認識自己,然後從內心長出自己的力量,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