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找到兒童的最棒教育】《風箏不斷線》2025-01-21(二)首播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每一位父母都想給孩子的。因為對孩子來說,「快樂」就是他們的代表,也是他們原有的天性。然而現世代的孩子似乎離快樂越來越遠,即或在少子化的時代之下,每一個孩子有著富足的物質及來自長輩滿滿的關愛,但卻在品格及性情上不能合乎中道。
  社團法人台灣找到影視媒體傳播協會,微電影事工的創辦人謝禎泰秘書長在教會的兒童主日學事工中陪伴孩子長達15年之久。本集節目,他將透過這些年的服侍、觀察與發現,帶我們探討過去的孩童與現在的孩童普遍性的差異及狀況。並如何透過最棒的兒童教育,帶領孩子們認識生命源頭,讓孩子恢復他們原有的善良、無邪與純真。

閱讀全文:【先知中最偉大的默劇演員—以西結】《我是傳奇》2025-01-20(一)首播
以西結原本是身份尊貴的祭司,但這個身份使他成為首批被擄、流落異鄉的百姓,他身在巴比倫,卻心繫耶路撒冷,為了向岌岌可危的南國猶大傳達上帝的心意,他讓自己成了一台戲,給世人觀看。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認識「非理性信念」】《關鍵心生命》2025-1-17(五)22:00首播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就跟著改變。」
心所裝載的就是我們的所有內在心理動力,包含了情緒、價值、需要、想法…等,而其中「想法」可統稱為信念,信念不但影響我們的情緒,也影響我們的態度,態度便決定了我們的回應人事物的模式。
信念可以分為健康的信念和不健康的信念,健康的心是符合客觀事實的,符合真理的。不健康的信念則是不符合客觀事實及自然的原理。它多半來自我們年幼時,經驗不不足或者尚不能做客觀判斷所總結的。在心理學稱為非理性信念,在合一療法中稱為偏離信念或錯誤認知。
非理性信念影響的層面很廣,包含了我們對自己的接納、與他人的互動模式、對環境及生命的態度等。常出現在我們內心的非理性信念,例如:「我不夠好」、「我只要考不上理想大學,我的人生就完了」、「我要表現夠好才能被喜歡」、「人是不可信的」、「我要順從別人,別人才會愛我」⋯,這些非理性信念不勝枚舉,他對我們有巨大的影響力,卻常常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不被們察覺。

閱讀全文:【用營養走在助人的道路上】《讓天賦發光》2025-01-16(四)22:00首播
今天孫爸邀請到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的理事/營養講師張一彬老師與營養講師蕭全恩老師。
讀書時期張一彬老師與蕭全恩老師兩個是同學,一起參加社團系學會。
張一彬老師最早在中國時報發行部,後來去力霸百貨內部講師做到處長。而蕭全恩老師只有遠傳沒有距離,在客服,美式管理,多次輪調,從客服、法務部門、業務部門都待過。
蕭全恩老師的小孩一個是北一女一個是建中,第一個小孩是女生,提到營養素配方,小孩考試贏過別人不是考量第一,而是考試前情緒穩定、精神專心力,考試是綜合實力的展現,除了心理因素之外,營養補給也需要重視。

閱讀全文:【兩岸婚戀故事(二) 新的親密 】《愛你不孤單》2025-01-16( 四)首播
未曾謀面的電話裡,卻有說不出的熟悉,
即使在沉默裡.....,彼此也不覺得尷尬。
故事始於2017年3月,
有兩個同種族、異文化交往的男孩與女孩,
為了許多價值觀的“不合”爭爭吵吵,那知越吵越“合”
「沒有衝突的親密關係是不健康的」
突然蹦出來的提醒,為這段瀕死的感情注入強心劑。

閱讀全文:【爭一口什麼氣?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2025-01-16 (四) 14:00首播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爭一口氣」這句話,從小到大,似乎我們的生活總圍繞著競爭。考試要考第一、工作要表現最好,就連生活的小事也要比個高低。但我們是否想過,這「一口氣」到底是什麼?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強,還是為了實現心中的目標?而當我們在追求「贏」的過程中,是否忽略了競爭背後真正的意義?
這一集,我們一起來聊聊「競爭與比較」的課題。為什麼有些競爭讓我們成長,而有些卻讓人越來越累?競爭和比較又有什麼不同?而當我們學會放下和別人的比較,會不會更容易看見自己獨特的光芒?
我們將從幾個小故事聊起,一起聽聽看別人在競爭和比較中學到的智慧。 除了故事,還會分享一些簡單的生活練習,幫助我們在日常中重新檢視競爭與比較的影響,找回內心的平靜和自信。
我很喜歡這句話: 「成為你自己,是人一生中最偉大的使命。」— 齊克果。讓我們一邊聽節目,一邊找回那份真實的自我!
閱讀全文:【生命歷程中的斷捨離】《愛的復原力》2025-1-15 (三)15:00首播
人生難免高高低低,當深陷低谷時,要如何面對低潮和困境,找回開朗的自己,看見希望的明天,誰都沒有答案。善牧高雄中心的素人講師小曼就曾經面臨這樣的景況。活潑健談的她常支援中心在社區的預防暴力宣導活動,曾經她也經歷過暴力。
這集節目中,我們訪問到講師小曼,她從不避諱談到自己曾經的傷痛,面對婚姻風暴,他曾迷失自我,因著孩子的一句話,她堅定自己要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做好關係的斷捨離,她成為現在勇敢的自己,也重新思考自己與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期待這一集「愛的復原力」能讓你感受更多能量,成為更好的自己,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節奏樂器--探索課外活動的真正價值系列--第2集】《Guiding Stars》2025-01-15(三)首播
本系列將探討家長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的真正價值,這些活動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成就,還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週要談的主題是,節奏樂器協調和節奏的培養。聯準會前主席艾倫‧葛林斯潘是一位專業的單簧管和薩克斯風演奏家,他認為音樂教會了他紀律和專注。
本集包含的內容如下:
-音樂活動的簡史及其受歡迎程度。
-參加過音樂活動的知名人物。
- 培養的音樂技能和能力。
- 音樂成長和發展的故事,尤其是名人例子。

閱讀全文:【以學生需求考量,讓同學看見彼此的優點__專訪康寧大學陳麗珠老師】《躍動之星》2025-1-15(三)21:00首播
長期協助輔導工作的陳麗珠老師,在服務範圍很廣的嬰幼兒保育學系擔任老師,在跟學生互動時會以學生需求為考量,如果遇到特殊學生,更是積極連結資源與家長溝通,期能提供學生最大的協助。
學生在課業學習外,彼此間難免打鬧嬉戲行為,或許學生們認為只是開個玩笑,然每個人接受與理解程度不同,易生誤會,所以情緒的管理非常重要,才能避免衝突,老師適時介入有策略調處,亦能讓傷害減至最低。
每位老師除了準備教材教案教學外,也要時時關心學生甚為辛勞,身為一般及特殊學生在校課業外也會有許多跟教職人員或同學互動機會,老師瞭解每位學生特性能更有效教學,同學們互相瞭解更多,也能看見彼此的優點,無論哪一個角色,適當的肯定都很重要。本集節目特別邀請康寧大學陳麗珠老師,以多年教育現場服務經驗跟我們分享,歡迎準時收聽!
閱讀全文:【找到就不放棄-談福音微電影】《風箏不斷線》2025-01-14(二)首播
手機普及與網路的科技,讓人們在這幾十年之間的影視欣賞習慣,從大瑩幕轉換到小瑩幕,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中,隨時隨地總能依自己的喜好,欣賞上一部好影片。
曾在福音劇團服事過的雅各,因為看見劇式戲劇佈道侷限與微電影戲劇佈道的困境,在聖靈感動及上帝的呼召下,經由一段時間的尋求印證,最終藉著曾在影視界拍攝過院線電影、微電影的經驗,跨出舒適圈,開始「找到」福音戲劇微電影事工。
本集邀請到社團法人台灣找到影視媒體傳播協會,微電影事工的創辦人謝禎泰秘書長,來分享台灣「找到」福音戲劇微電影事工,歡迎收聽《風爭不斷線》。

閱讀全文:【男女差異(四)】《乒乓雙人舞》2025-01-14(二)15:00首播
男女面對壓力的處理方式不同,男性需要獨處思考,女性需要訴說陪伴,此時兩性互動的重點在於適時直接明確地傳達個人所需,避免暗示或影射,並給予伴侶拒絕的權利與空間。請求而非要求,藉由開口求助讓對方有付出的機會,協助自己更好得因應壓力。沒有人喜歡強迫式的要求。了解彼此對壓力的不同反應,非但使我們懂得如何負起個人的責任,如何促請他人協助我們治癒自己,更使我們進一步了解該如何正確有效地支持對方。在真愛中,極力協助對方、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也滿足了自我內在的需求。

閱讀全文:【為國流淚禱告的先知—耶利米】《我是傳奇》2025-01-13(一)首播
他年紀輕輕就被上帝揀選作先知,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他不斷呼喚君王與百姓,指出唯一存活的道路,無奈忠言逆耳,他的宣講不但無人傾聽,他甚至被關入監牢,差點被害死,直到國家滅亡的那一刻,所有人才幡然醒悟,原來他說的一切話,都是真的….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誰操控了我的行為反應?】《關鍵心生命》2025-01-10(五)22:0 0首播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絕大多數的行為都是自動化反應。而所有的行為反應,也可歸類出其反應的模式。而這些行為反應背後的操控者到底是誰呢?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告訴我們,情緒是推動行為的推手。然而情緒又是來自哪裡呢?情緒的產生主要源於內心的信念。
信念觀念如何影響我們?例如:內在的信念是「我不會把事情做好」,當遇到挑戰來臨時總會選擇退縮。或又有一個信念是「人都是不可信的」,這個信念會讓我們跟人保持距離,與人相處總有所保留。信念影響行為的例子不勝枚舉。
信念對我們的影響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包含了個人對自己的接納、面對事情的態度、與人相處的方式、使用環境資源的策略及如何看待生命與活出生命。我們若能更多察覺自己內在的信念,我們就越理解自己所有行為反應背後的原因,因此就越能做自己的主人,掌控自己的行為了。歡迎收聽本集《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 兩岸婚戀故事(一)起初的愛】《愛你不孤單》2025-01-09(四)首播
“乾枯的盆栽,有人灌溉就能再次看見生機綠意盎然,我願意做那個澆灌的人”
在貧瘠中灌溉愛的能量,讓缺乏的心看得見希望,
故事主人翁深受母親的影響,心中埋下“樂於給予”的種子。
愛,超越宗教的框架,
具有無形的能力,得到與付出之間,
是能感受到情感的起落。

閱讀全文:【勇敢,讓生活找到出口】《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2025-01-09 (四) 14:00首播
你是否也曾有過那樣的時刻,心中滿是無助與恐懼,卻依然選擇站起來,面對生活的挑戰?我聽過一個全職媽媽小琪跟我分享她的故事,她在照顧身障孩子的巨大壓力日子裡,寫下對未來自己的話:「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還能撐多久。」但就在心灰意冷時,一個念頭浮現:「也許明天,我可以試著做點改變。」這時候她的那個勇敢冒出頭了….
在這一集節目中,我將聊的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力量——勇敢。勇敢不僅僅是面對恐懼,更是接受自己的脆弱。當你說出自己的需求、承認需要幫助,甚至在愛中選擇無私付出,這些看似微小的選擇,都是勇敢的展現。正如有人說的:「勇敢是帶著恐懼,依然前進。」
閱讀全文:【跨界的笑傲江湖】《讓天賦發光》2025-01-09(四)22:00首播
今天孫爸與財團法人國紹泌尿科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徐掌瑛邀請到一位擁有跨產業整合思維的資深設計人PEI-HUA黃培樺。
黃培華在國中高中時喜歡畫圖,少年時代都亂畫,不喜歡體制內的課程,譬如學校課本讀書考試。高中、國中在上國、數課時都在畫畫。年輕時做過的荒唐的事卻成就了黃培華的將來事業基礎。數學不好,大學卻選了第二類,創業成功。數學不好,不代表一輩子都沒成就。不喜歡學校讀書考試,不代表不會閱讀其它類書籍。
活躍的黃培華,跳躍式的思維邏輯,加上求知慾強,發展跨產業的思維於是選擇創業。曾在外商公司上過班,作品都朝企業決策方向。

閱讀全文:【如果分開,我們仍是友善的父母】《愛的復原力》2025-01-08(三)15:00首播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結婚時,夫妻彼此對於這份約定的期待,但婚姻經營很不容易,如果在婚姻關係中,存在不小的價值觀差異、子女教養觀念分歧或有其他衝突,後來得重新思考這段婚姻的存續,在這個歷程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和詮釋,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了孩子的處境。
夫妻過往曾經的美好,都真實刻在彼此生命中的軌跡裡,如果決定不再同行,也許可以試著放掉不好的,讓曾經的刻骨銘心化成對孩子的愛與對「合作夥伴」的平心靜氣,一起努力當孩子的「友善父母」。

閱讀全文:【從迷失,到找到並遇見祢】《風箏不斷線》2025-01-07(二)首播
一位學習成績優秀,前景看好的孩子,卻在青少年階段的中期,因處於來自四面八方精英的環境中,而使自己無法再度處於優秀的頂尖行列裡,竟而迷失了自己。
在內心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並實現自我的價值之下,他沈溺在打電動遊戲及愛情的漩渦中,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直到在大學的選課中,因著學弟兄推薦的課程,他遇見生命中獨特的那位,並改變了他,並活出嶄新的生命。
本集邀請到社團法人台灣找到影視媒體傳播協會,微電影事工的創辦人謝禎泰秘書長,來分享他找到新生命與新方向的故事,歡迎收聽《風爭不斷線》。

閱讀全文:【男女差異(三)】《乒乓雙人舞》2025-01-07(二)15:00首播
婚前男女雙方性格特質的互補性,常帶來彼此欣賞而引人進入婚姻,然而婚後面對這些差異需要的是願意成長與改變的胸襟,否則不知覺間差異就被視為缺點,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與強求。男人需要成就感,女人更傾向需要情感的支持,缺乏這樣的了解,會用自己的方式愛對方也期待對方用同樣方式愛自己,結果就是愛得很努力卻不是對方需要的,自己也感到委曲。
為雙方關係惡化這件事主動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當衝突時我們容易覺得自己沒有錯,即或有錯但是對方錯得更多,期待對方先低頭認錯,這樣的態度常造成關係始終維持在緊張的狀態,因為對方會更努力尋求理由來合理化。衝突突顯雙方看法的差異,若能接納差異有效共處,則化危機為轉機,令彼此有更深的認識進而提升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