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796375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我們要如何成長?療癒和改變是成長的路徑】《關鍵心生命》2025-08-01(五)首播
無論在生命的轉彎處或生活的日常,總有些時刻讓人感到卡住。許多人會因此而感到氣餒,殊不知每一個卡點,都是成長的契機。那我們要如何成長呢?
上一集提到,遇到問題時我們需要停下來,向內覺察我們的內心世界發生了什麼?若我們願意內觀,我們就有機會覺知問題背後隱藏的原因。也許有人會說「我知道問題的原因,但就是改變不了,所以問題一直都在。」

閱讀全文:【人生沒有定數】《讓天賦發光》2025-07-31(四)22:00首播
今天孫爸與財團法人國紹泌尿科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徐掌瑛邀請到正念老師 李彥楨老師及超超然永續創意 執行長 鄭雯瑄來到節目中。
兩位嘉賓是在學習教練課程中認識,時間大約在兩至三年前。
李彥楨老師分享從人生轉折中尋找自我的重要性,並透過教練課程與正向思考協助突破思維框架。正念部分強調呼吸、身體掃描與情緒管理,並透過父母以身作則及角色扮演,引導孩子培養自我覺察。
鄭雯瑄(Joyer Cheng)現為超超然永續創意執行長、德國紅點設計獎官方代表、企業易經師與轉型教練,專注於協助企業接班、轉型與創新發展。

閱讀全文:【只要我對別⼈好,別⼈就會對我好?】《關係點心吧》2025-07-31(四)首播
常聽這樣說嗎?「我對他那麼好,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呀︖」無論是在伴侶、朋友、同事- - 等等關係中,常常把他人的事放在⼼上,也會為對方付出,日子久了,當發現自己有需要時,別人視而不見、不會主動關心,同時也好疑惑:「我是不是不夠好︖還是別⼈根本不會回報我的好︖」內心充滿委屈、孤單、失落!
《關係點心吧》本集由兩位主持人與聽眾朋友一起來探索「只要我對別⼈好,別⼈就會對我好?」底層內心是有什麼樣的信念,而這樣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閱讀全文:【悲慘世界的曙光 】《愛你不孤單》2025-07-31(四)首播
就是瓊茹這活在台東山上的童年,快樂的記憶至今難以忘懷,高大強壯的爸爸這麼愛她們五個兄弟姊妹,滿山的花、草、樹木、是她們遊樂的地方,水果及種豆類是她們食物的來源。
瓊茹九歲爸爸癌症撒手人寰,大姐北上工作22歲肝病過世,二哥當兵時女友跟摯友兵變,過不去的情傷,二哥引爆瓦斯自殺,全身70%的燒傷,炸燬了瓊茹唯一的家,為了救二哥,賣了僅有燒毀的房子的地。
媽媽的生命像枯竭了的水泉,母親在大哥的家裡跟大嫂交待請大哥照顧我們,就從五樓一躍而下,多少年來瓊茹不能想起,不能提起,不能說起。

閱讀全文:【不是他不接棒,只是我難放手】《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2025-07-31 (四) 14:00首播
你爸媽說:「這間店以後給你接。」
你點頭,但心裡想:「我可以照我自己的方式做嗎?」
你跟孩子說:「你放心去試,爸媽都支持你。」
但等他真的要做決定時,你卻忍不住加一句:「不然你先聽我的看看好不好?」
主管跟你說:「從現在起,我不只交棒這個職位給你,還會支持你擔任這個職位」。但你卻感覺自己只是來當他的「打手」,卻沒辦法打從心裡相信主管的支持是真心的。

閱讀全文:【《軌道之外:從學霸到暗網,構築健康心智的十堂課》系列(四)完美主義的陰影:學業壓力與自我價值困境】《GUIDING STARS》2025-07-29(三)首播
透過台灣「學霸」林睿庠涉嫌暗網販毒的震撼案例,深入剖析高智商犯罪的心理、社會與教育根源。借鑒羅斯福總統「偷竊鐵路」的名言,反思當代教育的盲點,並提供基於專業教育視角的解決方案,引導聽眾建立健康心智與倫理觀。
核心引言: 「一個從未上學的人,可能只會從貨車上偷竊;但他若接受過大學教育,他或許就能偷走整條鐵路。」——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
第四堂課:完美主義的陰影:學業壓力與自我價值困境
* 內容: 分析高成就者面臨的巨大心理壓力、完美主義及對外部評價的過度依賴。探討傳統教育如何加劇這種壓力,導致心理失衡。

閱讀全文:【是終點也是起點】《愛的復原力》2025-07-30(三)15:00首播
因著少子化與高齡化趨勢,台灣面臨缺工處境,移工成為支撐產業的重要人力。然而在跨國勞雇關係中,如何實現公平與正義,仍是一條漫長且充滿挑戰的道路。
這一集特派員單元《是終點也是起點》,我們訪問到善牧南投庇護所生輔員簡莉華。來到庇護所的移工,有人為了家庭、有人為了夢想遠渡重洋,卻在異地遭遇剝削與傷害。即使來自不同國家、懷抱不同故事,他們對被理解、被接納的渴望卻是一致的。

閱讀全文:【我12歲,你介意嗎?】《風箏不斷線》2025-07-29(二)首播
你知道孩子滑手機玩社群、聊天、遊戲的內容其實比你想像得更精彩也更複雜嗎?在數位時代,孩子們從小就接觸網路,然而這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
網路世界的不設防,使得兒少容易成為性剝削的目標。當孩子在網上接到「拍照換好康」、「交個網友一起遊戲」的邀請時,話題看似無害,但其實裡面潛藏著的可能是誘拐、交換私密照、甚至是進一步滋生性剝削的開端。
誘拐者可能偽裝成同齡人,透過社交平台與孩子建立聯繫,進而安排線下會面,這類案件的受害者年齡以12歲至17歲最為常見。

閱讀全文:【與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談原住民家庭與多元文化I】《乒乓雙人舞》2025-07-29 (二) 15:00首播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平安,「乒乓雙人舞」近期邀請同學一起來到節目當中,他們是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的大學部一年級的同學,目前這學期剛完成「多元文化與家庭」二學分的選修課程,本系所的同學將來畢業後皆具資格申請「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的認證。就培育國家社會人才的角度而言,這群「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都正經歷理論與實務學習的養成過程。
這次節目我們很高興邀請周于晴和嵇嘉慧二位很有深度反思的同學一起來談談他們參與這場與原住民學生的奇妙相遇:

閱讀全文:【75歲跟著上帝去流浪—亞伯拉罕(1)】《我是傳奇》2025-07-28(一)首播
真的有人「人生70才開始」嗎?亞伯拉罕就是這樣一位奇人,在75歲時,因為上帝的一句話,就決定帶上妻子、姪兒、一大堆的僕人與牛羊,跟著上帝去流浪,從遙遠的兩河流域,一路遷徙到埃及,最後落腳於迦南地,在這漫漫長路中,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閱讀全文:【我們在哪些點需要成長?覺知是成長的開始】《關鍵心生命》2025-07-25(五)首播
當你的生活中常出現重覆的問題,當你的心中常出現同一種負面情緒,很可能這就是成長的契機了。
關鍵是,在問題發生時,你是忙於解決問題?或開始探尋問題背後的原因?若是後者,你就把握了成長的機會。就如合一療法創始人龔岩老師所說「問題就是答案,問題就是成長的路」。
而如何找到成長之路?又在哪些點成長呢?通常在問題發生時,我們內在會有強烈的情緒,情緒就是那一把打開心靈世界的鑰匙,跟著情緒走,我們可能會發現內心受傷的情緒、衝突的價值、不被滿足的需求、未處理的童年創傷、不合理的信念、基本需要與基本期待的匱乏⋯。

閱讀全文:【孩子贏在起跑點,從體操開始】《讓天賦發光》2025-07-24(四)22:00首播
今天孫爸邀請到小松鼠體操執行長詹蕎僖及永和館長曹晏萍。
從小,「一碗湯麵」啟發「以終為始」的人生觀。詹蕎僖執行長在童年最艱困時,她與弟妹僅能將學校營養午餐打包作為晚餐。一次妹妹想吃滷肉飯,她用僅有的零錢帶弟妹分享一碗滷肉飯,那份深刻的香氣與回憶,成為她日後努力的動力。
從匱乏到豐盛的生命體悟
兒時的匱乏讓她渴望掌控人生,追求「下一餐能自由選擇」的幸福。這份經歷促使她投身幼兒體操事業,希望更多孩子擁有美好童年與生活。

閱讀全文:【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費南雪的關係守則】《關係點心吧》2025-07-24(四)首播
無論是伴侶關係、親子關係、朋友關係,你有沒有曾在關係中這樣想過或聽過:「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在保護⾃⼰,但其實背後可能隱藏著深層的「關係迷思」狀態:是未解決的問題?是無奈又無助的心情只好把關係距離拉遠?這樣的關係,的確比較安全,卻也可能錯過了真正能靠近彼此的那份溫度。

閱讀全文:【曾正智專訪(二)撒下種子終止飢餓】 2025-07-24(四)首播
根據統計,全非洲一分鐘有16個孩子死於飢餓,其中12個孩子是2歲以下。原因是母親沒有足夠奶水餵養,或是在飢餓狀態,母奶的養分不足,孩子不健康,以致病死、餓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索馬利亞代表薩伊德6日在於內瓦的會議上指出。該國因飢餓營養不良死亡的孩童有730人。2022年6月27日的統計, 全球超過8億人,每晚都懷著飢餓感入睡,每48 秒就有人因飢餓而死亡。
曾正智牧師2017年7月,從台灣基督教福利會執行長任滿12年離職之後,隨即接下福利會籌備完成獨立出去的「台灣國際飢餓對策協會」的秘書長任務。

閱讀全文:【⯑不出現的決鬥:選擇放下是更高明的出手】《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2025-07-24 (四) 14:00首播
有一場西部決鬥,即將在黃昏時分上演。三位牛仔,三種立場,一場因恩怨而起的比拼,正緊張醞釀。但奇妙的是,到了約定時間,三人都沒出現。
這是一場沒有響起槍聲的「決鬥」,卻充滿智慧與反思。
在這一集,我們從福音加油站的一篇故事開始一起思考:當面對挑釁、衝突、比較,我們是否能選擇「不戰而勝」?在情緒高漲的時刻,退一步真的就是懦弱嗎?
或許,真正高明的出手,是懂得什麼時候不必出手。

閱讀全文:【《軌道之外:從學霸到暗網,構築健康心智的十堂課》系列(三)羅斯福的警鐘:當「偷鐵路」成為新常態】《GUIDING STARS》2025-07-23(三)首播
透過台灣「學霸」林睿庠涉嫌暗網販毒的震撼案例,深入剖析高智商犯罪的心理、社會與教育根源。借鑒羅斯福總統「偷竊鐵路」的名言,反思當代教育的盲點,並提供基於專業教育視角的解決方案,引導聽眾建立健康心智與倫理觀。
核心引言: 「一個從未上學的人,可能只會從貨車上偷竊;但他若接受過大學教育,他或許就能偷走整條鐵路。」——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
第三週:羅斯福的警鐘:當「偷鐵路」成為新常態
* 內容: 探討羅斯福名言的深意,延伸至現代社會對白領與高科技犯罪的雙重標準。分析為何大規模、隱蔽性犯罪更難被察覺與譴責。

閱讀全文:【別讓孩子的情緒鎖在櫃子裡】《愛的復原力》2025-07-23(三)15:00首播
孩子,是我們最想守護的存在。他們本該在愛中安心成長,卻有些孩子太早經歷了家庭衝突或暴力。那樣的經驗像一把無聲的鎖,將情緒深埋心中,說不出口,也不知如何表達,只能默默承受。
在這一集特派員單元《別讓孩子的情緒鎖在櫃子裡》,我們訪問到與善牧台中中心合作十年的心理諮商師陳盈心老師。多年來,她陪伴許多目睹暴力的孩子與家庭走過創傷與掙扎,幫助每一個家庭找到復原的鑰匙。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與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談中學生情感教育VI】《乒乓雙人舞》2025-07-22 (二) 15:00首播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平安,「乒乓雙人舞」近期邀請同學一起來到節目當中,他們是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的大學部三年級的同學,目前這學期剛完成「婚姻教育」三學分的課程,本系所的同學將來畢業後皆具資格申請「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的認證。
就培育國家社會人才的角度而言,這群「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都正經歷理論與實務學習的養成過程。因此,本課程除了讓同學有婚姻教育相關理論的學習研讀外,也和鄰近長期合作的中學辦理青少年情感教育的進班教學,對於同學而言則是涵蓋「專業學習」與「專業服務」的服務學習教學設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