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slides

現在播出節目
  

4陽明春曉(郭以芯) 首播/週四 20:00/重播週五06:00/週日09:00 /週日21:00

閱讀全文: 【人物專訪《嗩吶千情.藝海行芸》-曾千芸】《陽明春曉》2017- 09 -28 (四)首播

本次節目中,嗩吶演奏家曾千芸將介紹2017年10月1日下午2:30分於新竹市演藝廳所展演的曲目介紹,以及這些曲子與她的心路歷程。當天據說各曲目的嗩吶類型都不會重複,一次將近年出國至當地學成歸來的原汁原味一次呈現,還有冠軍曲目與經典名曲《三對面》、《百鳥朝鳳》、《弄獅》等演出實錄分享,請鎖定本周節目。

閱讀全文: 【千古樂音-曾侯乙編鐘】《陽明春曉》2017-09-21(四)首播

本次節目介紹的是由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與湖北編鐘樂團所演出的《國殤》、《山鬼》、《禮魂》、《東皇太一》等樂章。

「曾侯乙編鐘」為中國現存最古老又最完整的青銅樂器,位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於1978年出土的戰國早期曾侯乙墓。葬於公元前433年或稍後,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豎穴墓。其中發現的124件樂器裡,包含了編鐘一組64件,編磬32件。這組埋藏在地下2400多年的編鐘,設計精巧,音色優美,是世界音樂史上的重大發現。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十四)南島之歌-賽夏與泰雅】《陽明春曉》2017-09-14(四)首播

本集將介紹11首賽夏族與泰雅族和台灣部分平埔族的傳唱音樂。《賽夏族》賽夏族的居住地介於泰雅族與漢族之間,很早就明顯受這兩種文化的影響。他們的傳統音樂,有人認為與泰雅族相似,與漢族音樂在音組織、樂式、節奏等方面則全然不同。賽夏族的歌謠大致可分為矮靈祭的祭歌與一般所唱的民間歌謠。《泰雅族》泰雅族在唱法上有吟誦唱法及民歌唱法。歌唱方式有獨唱及合唱,傳統歌謠不多。音階有三音(mi,sol,la)、四音(re,mi,sol,la)和五音(sol,la,do,re,mi)三種音階。歡迎按時收聽台灣時間每週四晚間八點,郭以芯主持的《陽明春曉》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十三)南島之歌-布農與鄒族】《陽明春曉》2017-08-31(四)、2017-09-07(四)首播

本集將介紹九首布農族與鄒族之傳統歌謠音樂,並介紹及各自獨特的演唱形式。

《布農族》在臺灣的原住民中,布農族是傳統祭儀最多的一族。由於對於小米收穫的重視,因而發展出一系列繁複而長時間的祭祀儀式。一些比較常被學者提到的儀式,包括「小米開墾祭」(Mapulaho)、「小米播種祭」(Igbinagan)、「除草祭」(Inholawan)、「收穫祭」(Sodaan)、「入倉祭」(Andagaan)、「射耳祭」(Malahodaigian) 等。《鄒族》北鄒和南鄒,由於在地域上相互區格的關係,已各自發展出自己獨有的音樂型態。由於北鄒人數比較多,因此音樂特性仍保有鄒族自主的個性;南鄒則音受到布農族強勢文化的影響,音樂具有外來色彩。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十一)-南島之歌《阿美與排灣》】《陽明春曉》2017- 08 -17 (四)首播
本集將介紹多達十一首阿美族與排灣族的傳統歌謠,有獨唱、齊唱、應答唱法等。
  《阿美族》是高山九大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其傳統歌謠可以分為三部分:(1)豐年祭歌謠(2)一般性歌謠(3)宴會歌舞;特點為每一首歌都是由唱與群眾形成的應答式唱法來演唱,音階以五聲音階為主,並使用許多虛詞母音hai、hin、hoi、yan等。
  而平時唱的歌謠多為描述工作及生活的歌曲,除了應答唱法,大多以齊唱方式呈現。阿美族的歌謠中有一種特殊的複音唱法,由六到七為男女族人分成二到四個聲部,先由一位即興能力最好的男性族人領唱一段引導出動機後,其它人各自以不同的獨立聲部形成的自由對位加進來,而歌唱、舞蹈與歌詞是缺一不可的。
  《排灣族》是台灣原住民中的第三大族,向來以動人的神話與燦爛的藝術聞名。從傳統音樂的演唱方式來分類,其音樂可分為(1)齊唱歌謠(2)持續低音與獨唱同時之複音歌謠(3)同音反覆與獨唱同時之複音歌謠。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十)中國民歌(七)-東北民歌】《陽明春曉》2017-08 -10(四)首播

本集帶來東北經典民歌〈月牙五更〉、〈新貨郎〉、〈小看戲〉、〈瞧情郎〉、〈看秧歌〉、〈搖籃曲〉、〈烏蘇里江〉等曲目。「東北民歌」是指流傳於東北三省漢族小調的統稱,歌詞更是體現東北人民生活與語言。由於地理、語言、生活習性養成東北人豪爽的氣質,有些曲調是受地方戲二人轉唱腔的影響,更加生動活潑。東北民歌的特點一般來說音調比較高亢嘹亮、旋律寬廣、氣韻悠長,也造就出多首久唱不衰的經典。〈月牙五更〉在20世代50年代配合農村土地改革又填入新詞,成為〈翻身五更〉,東北民歌中最重要的男高音民歌演唱家郭頌(1931-2016),創作並演唱了〈新貨郎〉、〈烏蘇里江〉等曲目,其中〈烏蘇里江〉(又名烏蘇里船歌)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洲聲樂教材。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九)中國民歌(六)-河北民歌】《陽明春曉》2017-08 -03 (四)首播

本集帶來河北經典民歌〈撿棉花〉、〈茉莉花〉、〈放風箏〉、〈小放牛〉、〈梁山伯〉、〈獻花〉等曲目。

河北地區的地域跨度比較大,分別與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等地接壤,因此民歌風格有很明顯的交融性、又具備各地色彩特點,特別能表現河北各省人民樸質淳厚的性情。

河北民歌屬於漢族民歌,大多描繪現實生活,也有一部分是歌頌歷史人物的,因此也會有許多慷慨悲壯的歌曲。其中〈撿棉花〉是昌黎地區的民間小調,南皮的〈茉莉花〉旋律較有敘述性質,〈放風箏〉在北方留傳甚廣,描述著三月百花盛開、風和日麗放風箏的情景,〈小放牛〉是流行於民間的歌舞小戲,〈梁山伯〉是講述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獻花〉原名〈對花〉,為了歌頌子弟與抗日英雄而生。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八)中國民歌(五)-陝西雲南民歌】《陽明春曉》2017-07-20  (四)、2017-07-27 (四)首播

本集將介紹陝西民歌《信天游》、《秋收》、《想親親》、《五哥放羊》;以及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彌渡山歌》。【陝西民歌】是歷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在各種藝術形式不斷地相互影響、融合創造、發展、流傳下來的。一般可以根據地域及藝術特點將陝西民歌分為陝北民歌、陝南民歌和關中民歌。各種地區的民歌或豪放奔放,或婉轉柔美,構成了陝西豐富的民間藝術。陝西民歌的代表,紫陽民歌、蒲城民歌、陝北民歌、鎮巴民歌等均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七)中國民歌(四)-繡荷包】《陽明春曉》2017-07-13 (四)首播

民歌《繡荷包》流傳歷史很久遠,據現代戲曲、曲藝理論家傅惜華考證,《繡荷包》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刊行的俗曲集《白雪遺音》中的文字記載是最早的歌詞版本,共有十二段;在中國各省的民間歌曲中,都能找到大量的《繡荷包》小調。因著各地的風俗習慣、人文風情與作者本身的生活遭遇感受不同,而產生許多不同的歌詞、內容、速度及旋律等,也因語言習慣不同,展現出各地自有的地方特色。中國的刺繡工藝聞名於海內外,伴隨著“男耕女織”的封建社會而產生,在舊時代,無論是平民百姓或大戶千金,都必須具備一項基本的技能“女紅”,女孩家能有一手好的針線活代表是母親的驕傲及體現教養的方式,最突出的工藝便屬「繡荷包」了。舊時代的女子常以繡荷包來寄情、緬懷、告白等等,常常邊繡著荷包邊哼唱起曲子,因此歌詞都語當下情感或景物有關係,本集節目將特別針對雲南、山西、四川、江蘇的《繡荷包》作深入介紹。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六)中國民歌(三)】《陽明春曉》2017-07-06 (四)首播

本集主持人以芯為您介紹的是,中國民歌有四川重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陝北民歌〈趕牲靈〉、〈跑旱船〉、蘇州民歌〈姑蘇風光〉、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鮮花調〈茉莉花〉、雁北山西小調民歌〈觀燈〉。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五)中國民歌-第二集「陝北民歌」】《陽明春曉》2017-06-29(四)首播本集中國民歌將介紹陝北民歌的〈三十里鋪〉、〈船夫曲〉,江蘇的〈孟姜女〉、〈送夫參軍〉,雲南的〈十大姐〉等。「陝北民歌」中國民歌的一種,廣泛的流傳在陝北,用陝北方言唱出的一種地方的歌。一般是用來唱出自己在黃土高原上的心聲。〈三十里鋪〉是陝北民歌中的經典,是20世紀40年代初期由延安音樂工作者記錄下來,這首優美動聽的曲目便開始廣為流傳,其誕生處於陝北綏德縣也因此而名滿天下。後來由劉文金先生將同名歌謠改編為國樂,演奏版本,於50年代中期,作曲家王方亮改編為無伴奏女聲合唱後,又成為許多專業合唱團的表演曲目,影響更加深遠。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四)中國民歌-第一集】《陽明春曉》2017-06-22(四)首播本集節目將延續前三集傳唱系列,介紹的是中國各地特有民歌,陝西〈蘭花花〉、內蒙〈走西口〉、江蘇〈摘紅菱〉、〈無錫景〉、雲南〈猜調〉。

中國民歌當前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分法:有的學者將其分為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還有的學者將其分為號子、山歌、小調、長歌與多聲部歌曲四大類;還有的學者將其細化,分為號子、山歌、小調、兒歌、搖兒曲、宗教歌曲、長歌與多聲部歌曲等。而這些歌曲都有他的意義。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三)-南北管唱腔】《陽明春曉》2017-06-15(四)首播

在6月15日(四)節目中,將會依南管奏唱形式與北管兩大唱腔,「福路唱腔」與「西皮唱腔」來分享;南管有慣用的閨怨形式,出自「高文舉」劇中將糟糠妻王玉真打入冷房的幽怨唱段〈不良心意〉、一位叫夫婿追求功名,卻又因此成相思病的〈恨冤家〉。北管則有「福路唱腔」的〈平板〉、〈流水〉,「西皮唱腔」的〈二黃平〉、〈西皮〉。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二)客家系民歌】《陽明春曉》2017-06-08(四)首播

客家音樂源自於鄉野,是客家先民在從事耕作閒暇時所隨興創作出來的,用來抒發情感的單純與質樸。因此在客家山歌裡,處處可以見到對於生活的描寫以及愛情的歌詠。在6月8日節目中,將會依客家民謠特有的九腔十八調,挑選較經典與特殊性的曲目分享。有即興填詞的〈老山歌〉、採茶戲特有的〈山歌子〉、時常用於勸世的〈平板〉、東勢地區特有的〈挑擔歌〉、與閩南歌曲融合,具有五聲音階特性的〈繡香包〉、以及南部山歌代表〈半山謠〉。

閱讀全文: 【傳唱系列(一):福佬系民歌】《陽明春曉》2017-06-01(四)首播

人們在日夜作息中,常會尋求休閒活動,休閒的背後往往蘊藏著社會文化的特質,「歌仔」與「唱念」就是其中之一。在6月1日節目中,將會依照地區特性、使用類別,介紹台灣西部、恆春、北宜等地區發展成的福佬系民歌特色與代表,像是將孕婦懷胎十月狀態作成的〈病子歌〉、西部平原盛行並影響多種器樂改編的〈桃花過渡〉、過去常被街頭賣藝傳唱的〈卜卦調〉、可愛地方傳唱的歌謠〈五工工〉與宜蘭〈丟丟銅仔〉。

 閱讀全文: 【needs RADIO《陽明春曉》2017-05-25(四)節目預告-樂團專訪:台北和樂集《聽見台灣好笙音》下集】

笙,是可以細膩有張力的獨奏,也能呈現磅礡氣勢的合奏重奏樂器,小至十四簧的袖珍笙,也有全按鍵式的三十六簧笙、保留傳統音色的按孔三十七簧笙,可以吹吸同音的特色與不斷的改良創新,讓笙成了國樂器中可以同時吹奏和聲豐富音響的樂器,在2017-05-25(四)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團長黃朧逸老師與行政總監林寬寯老師來分享笙樂器的各種型制與創作發想,並帶來笙的笙聲部重奏〈宮崎駿組曲〉及群笙合奏〈笙歌〉,

閱讀全文: 【needs RADIO《陽明春曉》2017-05-18(四)節目預告-樂團專訪:台北和樂集《聽見台灣好笙音》上集】

成立於2007年的台北和樂集,今年獲邀為TCO傳統藝術季展演團隊,將於2017年5月28日下午2:30於中山堂光復廳演出,全場曲目11首首演創作,儼然為笙的樂器博覽會,可以同時觀看聆聽13種笙的種類及第一次呈現的笙樂合奏團。在2017-05-18(四)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團長黃朧逸老師與行政總監林寬寯老師來分享創團與對於樂器發展上的見解,並帶來笙的協奏經典曲目〈鵝鑾鼻之春〉的五重奏版本及〈隨想曲〉的笙聲部重奏版本,讓聽眾體會不同於國樂團伴奏的聲響,請準時收聽郭以芯主持的《陽明春曉》。

閱讀全文: 【needs RADIO《陽明春曉》2017-05-11(四)節目預告-緬甸塞恩音樂文化】

在2017-05-11(四)節目中,我們邀請到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呂心純老師來到節目中,一位自小生長在中和中緬社區的女子,因著一份研究所報告開啟了與緬甸古典音樂的初識,進而多次探訪緬甸並學其當地音樂文化,並完成《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傳統的再現與現代性》一書;本次邀請她來分享多年對緬甸音樂文化之研究,分享緬甸古典與民間音樂樂器特性與推廣理念。

閱讀全文: 【needs RADIO《陽明春曉》2017-05-04(四)節目預告-樂團專訪:樂x5旅人,哼唱吧!】

閱讀全文: 【needs RADIO《陽明春曉》2017-05-04(四)節目預告-樂團專訪:樂x5旅人,哼唱吧!】

 

 

 

 

 

 

本集節目中,邀請到樂x5的創作才子玉軒與豐,特別分享在5月14日下午2:30於中山堂光復廳展演的「旅人,哼唱吧!」此次音樂會將會呈現的多首創作作品以及排練中的各種趣事,也帶來兩人自己的創作,自對埃及的嚮往創作《埃及印象》當中的《尼羅奇航》以及細膩東方抒懷的《亞細亞狂想》片段,請準時收聽由郭以芯為您主持的《陽明春曉》節目。

 閱讀全文: 【needs RADIO《陽明春曉》2017-04-27(四)節目預告-樂團專訪-三個人的浪跡天涯】

三個人,某一次的相聚促成了「三個人」成團,由三位自台南藝術大學畢業的七年級生組成,演奏部分有團長郭岷勤負責箏、潘宜彤負責中阮、任重負責笛、簫,在加上藝術行政子玲、建甫的專業分工,形成了一個溫馨又堅強的五人小組,不僅有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古今並蓄的創意,還能具備行銷前瞻的新興思維;並於2015年發行首張同名音樂專輯《三個人3PEOPLEMUSIC》,隔年更入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的「大師與門徒夥伴計畫」,該計畫是臺灣與國際接軌的創新人才培育計畫之一。  

閱讀全文: 【needs RADIO《陽明春曉》2017-04-20(四)節目預告-演奏家專訪:朱樂寧的笙態樂園】

「笙」,素有國樂器中的管風琴美譽,多管的特性能做出和聲飽滿、種類變化豐富的樂音,在合奏樂團當中多為伴奏與補充和聲的角色,相關的獨奏作品屈指可數,為要推廣這擁有多層次的美妙樂器,樂寧萌生了此次音樂會的主題【笙態樂園】。

樂寧自小生長在充滿愛的五人家庭,音樂上的啟蒙便是由姊姊帶領。一開始接觸雙簧管,卻在雙十國中遇見笙這樂器之後,找到了人生追求的目標、生命裡重要的使命,開始追尋更高層次的音樂旅程,經過高雄新莊高中、臺灣藝術大學、師大研究所的歷程,現在是台北市立國樂團優秀傑出的笙演奏家;為要推廣笙的美好讓更多民眾聽見,於2017423日晚上7:30分於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展演《笙態樂園》首部曲。